?
職業生涯的發展像張地圖,每份工作都像是其中的一個點。當我們在面試工作的時候,都會講述自己在A、B、C公司,做了哪些事,但是大多屬于單點,缺乏歷程的概念。如何透過簡歷去盤點自己的職涯發展歷程,讓自己每段經歷都能更有用?筑招網小編分享可以透過3招匯整自己的簡歷經歷。
?
去年因為部門要招聘新人,看了許多簡歷,也面試了許多人。也因為面試的人變多了,因此公司特別安排了一堂關于面試的內部培訓。
?
在課程中,老師提到了看簡歷時有6個篩選重點,其中一個就是要透過簡歷看求職者的職業生涯發展歷程,雖然是從面試官的角度出發,但卻讓我對簡歷有了不同的想法。
?
透過簡歷看職業生涯發展歷程
?
職業生涯的發展有點像是一張地圖,每份工作都像是其中的一個點,我們從A工作換到B工作,就像是我們從A點移動到B點。
?
當我們在面試工作的時候,都會講述自己這段移動的過程,比方說我可能講了自己服務過A、B、C三間公司,做了什么什么事,只是老師提醒我,這樣大多屬于單點,缺乏一個歷程的概念。
?
這就好像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我去西班牙玩,我在巴塞羅那去了哪些景點,在馬德里吃了什么美食,在賽維利亞見識到了什么,聽起來確實很有趣,只是難免容易讓人搞不清楚這趟旅行的方向。
?
為什么巴塞羅那是你第一個選擇?為什么之后選擇馬德里而不是格蘭納達等其他城市?
?
或許這些信息不影響別人對你的理解,但如果能將這些細節論述清楚,自然能讓聽眾更了解你的方向與邏輯,也就能對你的行程有更清晰地認知。
?
同樣地,如果能將工作經歷與學習歷程串聯起來,或許能讓面試官更清楚我的職業生涯藍圖長什么樣子。
?
比方說我曾經在三間公司當過媒體社群、營銷企劃與課程編輯等職務,在面試的時候除了講我在工作時做了什么,還會提到這三項工作分別給我帶來了哪些能力的提升,而后我怎么使用這項能力在下一份工作中。
?
像是我在擔任媒體社群的時候,學會利用抖音、微博進行分享與擴散,而其中學會看洞察報告讓我能夠汰弱留強,找到一些過去表現不錯的貼文,并且將它們改標改圖重新發布,這樣的能力讓我在下一份營銷企劃的工作中有效地替公司建立一套發文機制,讓公司能隨時找到過去不錯的抖音企劃,并且參考它的文案與銷售模式。
?
而我在營銷企劃當中學到如何當一個項目的領導,并且學會了規劃項目的銷售排程,這讓我在下一份課程編輯的工作中,能有效地安排每一堂課程的進度,以及之后的銷售活動。
?
老師說,這樣的做法,站在面試官的角度會讓人覺得,這個求職者不只是在地圖上的A點待過,還很明確地知道自己到B點是為了什么,這也會讓我們在簡歷上每一段工作經歷都變成有用的。
?
這也是第一項好處,讓公司知道你到底會什么,以及該如何讓他發揮所長。
?
很多公司總是會抱怨找不到合適的人;相對地,也有很多求職者抱怨找不到對的公司,其實就是目標與能力的對焦上出了問題。
?
因為,公司可能覺得你在A公司當過某個職務,所以你對某個能力一定有所著墨,但是一個部門很大,有可能所接觸到的核心職能完全不同,甚至公司認為你應該會的某項能力,是你不熟或是比較缺乏的,而且很多工作并不一定有作品集可以呈現,如果錄取了才發現跟期待有落差,那么對公司來說就是一筆時間成本。
?
因此,當我們有條理地講述自己從A到C的學習歷程,公司方便能快速地判斷這個人是否符合公司的需要,也更能知道如果錄取了這名員工,應該將他安插到什么樣的位置才能發揮所長。
?
可是,這樣感覺好處都在資方,那對求職者有好處嗎?
?
其實還是有的!第二項好處就是我們可以透過整理職業生涯歷程,有效地盤點自己現有的武器。
?
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的職業生涯到目前為止有什么比較突出的技能,而這些技能又能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
老師在這邊有提到,面試最大的目的,就是替公司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技巧,會比你從哪一間公司出來的更重要。
?
因此,整理出自己每個職業生涯階段的核心技能,不僅能讓你知道,自己可以為新公司帶來什么貢獻,還能讓你在設計簡歷上更能針對自己想要凸顯的成就。
?
比方說你知道自己累積的銷售知識可以在這項工作中派上用場,在簡歷的設計上就可以多多強調自己在前公司負責的營銷企劃與成果,盡量讓面試官往這個方向發問。
?
此外,盤點武器還能幫助我們理清自己的目標是什么、而現階段最缺乏的能力又是什么。
?
一般來說,我們不太可能在一間公司待上一輩子,我們換工作的目的很大都是為了滿足現階段希望達成的需求,比方說薪資待遇或是學習需求。而如果是學習需求,我們可以透過盤點自己擁有的技能,來了解自己進入這間新公司到底要學習些什么,一來可以幫助我們在投簡歷時的篩選更明確,二來進到新公司也知道自己還需要補足哪方面的能力。
?
這其實有點類似集點卡的概念,透過明確的學習目標,我們可以時時回顧自己的達成率,這樣在之后判斷換工作或晉升時,會有一項具體的依據(我是否達成當初訂下的學習目標)。
?
如何匯整自己簡歷上的經歷?
?
那么,我們該如何將自己簡歷上的經歷匯整呢?筑招網小編提供了三種方法。
?
第一種:透過反問設定關鍵字
?
當我們把每一份工作經歷整理出來之后,可以試著問自己:當初為什么選擇這間公司?那進來之后,我們是否有達到當初的期待?如果只能選一到兩項,那自己在這份工作中學到最大的技能是什么?這項技能可以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
透過不斷地問自己來整理出每段職業生涯中所學習到的核心技能,然后再用這項技能去規劃簡歷上的關鍵活動。當中,也可以稍微提一下,這份工作除了核心能力之外,還帶給你哪些方面的提升,這個部分稱之為支持技能。
?
比方說當我整理社群小編這一段工作經歷時,核心技能就是經營社群的技巧,而文字的能力就是我的支持技能。
?
那么,我在設計簡歷上,在這段工作經歷下分點論述,自己做了什么活動讓前公司的社群增長,而在面試時可以額外談到這份經歷還帶給自己在文字能力上的改變(比方說更知道抖音的銷售文案怎么寫)。
?
第二種:習慣設計里程碑
?
可是提到分點論述,又說到一個概念,那就是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前公司到底做了什么。對他們來說,工作就是把老板交辦的事情做完,所以當他們透過反問時,很容易在核心技能的思考上卡住,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特別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
因此,這邊又提供了一種方法,那就是隨手記錄自己的里程碑。
?
其實,工作大部分分為兩種,一種是例行性任務、一種是項目型任務。例行性任務就是指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以小編來說,就是排程文章、發電子報等等,而項目型任務就比較偏向偶發事件,大多會需要跨部門的協作,比方選舉時的社群操作、或是新開頻道的社群規劃等等。
?
項目型的任務因為牽涉部門較多、規模較大,執行起來比較辛苦,可是相較起來能見度也是比較高的。因此建議平常在工作中可以隨時記錄,包含自己在其中擔任的角色?各個階段完成了哪些指標?這樣雖然會有些繁瑣,但在累積之后回顧,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項目中到底做了些什么?運用了哪些能力?又有什么方面得到提升?
?
而例行性任務也不代表不重要,可以從優化流程與嘗試新方法著手,明確記錄成效,比方說自己建立了舊文發布的表單,優化了以往找尋舊文的機制,或是自己嘗試了新的社群平臺,獲得了怎樣的反饋等等,這些經驗同樣也可以成為職業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
?
除此之外,也很鼓勵我們每年都給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里程碑,提醒自己想學習些什么、完成什么,并且記錄下完成的過程。這些同樣也能為你的簡歷更加分。
?
第三種:以終為始
?
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對自己職業生涯有明確目標的人,比方說想成簡報方面的講師。
?
那么筑招網小編建議,可以先設定這個作為職業生涯的終極目標,接者評價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哪些核心能力,以此去做為串連各段經歷的指標。
?
例如在A公司擔任社群的經驗,可能就是為了學習將來建立個人品牌的社群操作技巧,在B公司擔任營銷企劃,可能就是為了培養組織與表達的能力,而在C公司擔任課程編輯,主要想學習的是建構課程的能力等等。
?
有點像是想要的打倒大魔王,我們必須檢查一下自己身上還缺少哪些裝備,這個方法的好處是,他會擁有最明確的學習目標,當我們一步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的時候,擁有的成就感也會是最多的。
?
所以,試著將每份工作的經歷串連起來:
?
1.對雇主來說,可以更了解你的能力,一方面知道你是否適合公司,另一方面也知道什么職務能發揮你最大的能力。
2.對自己來說,可以盤點自己擁有哪些技能,一方面可以知道你能貢獻什么,另一方面也能知道你想要累積什么。
3.串連的方法可以透過設定關鍵字、設計里程碑、以終為始三個方法逐步地將自己的工作經歷連接起來。
?
工作的選擇從來不是點到點,透過地圖的方式來看待職業生涯,或許能使你的選擇更為開闊。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